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因子分析

被引:4
作者
骆虹
罗立斌
机构
[1]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水溶性组分; 因子分析;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07.02.02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沈阳市6个监测点位,采集2005年冬、春、夏、秋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本。用安捷伦75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PM10中19种水溶性组分。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J].
王淑兰 ;
柴发合 ;
张远航 ;
周来东 ;
王琴玲 .
地理科学, 2004, (04) :488-492
[2]  
上海市吴淞工业区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J]. 高运川,曹健,刘美华.上海环境科学. 2003(S2)
[3]  
上海市吴淞工业区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J]. 高运川,曹健,刘美华.上海环境科学. 2003 (S2)
[4]   玉溪市中心城区TSP源解析研究 [J].
柯昌华 ;
金文刚 ;
钟秦 ;
徐峰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05) :40-43
[5]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的特征 [J].
王荟 ;
王格慧 ;
高士祥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1) :56-60
[6]   离子色谱法测定TSP中的水溶性离子 [J].
钱飞中 ;
李应群 .
化学分析计量, 2002, (02) :18-19
[7]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J]. 陈明华,陈静森,李德.上海环境科学. 1997(10)
[8]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J]. 陈明华,陈静森,李德.上海环境科学. 1997 (10)
[9]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新技术的应用──TEDA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实例[J]. 朱坦,白志鹏,陈威,谢晓玲.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01)
[10]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新技术的应用──TEDA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实例[J]. 朱坦,白志鹏,陈威,谢晓玲.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