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基于一个贫困县的经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肖赞军 [1 ]
柳思维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 湖南商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非正规劳动合作; 剩余劳动力; 机会成本; 边际生产率;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调查表明,一直到市场化改革前,我国的农村都较好地继承了非正规劳动合作,但市场化改革的洗礼,使一直被历史认同的非正规劳动合作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一些市场方式正逐步替代非正规劳动合作。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农业部门的贫困、道德力量的影响来解释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而未能发现伦理道德背后行为抉择的力量。本文基于农民的经济理性,分析了其行为选择的力量,以及由这种力量主导的中国农村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从另一种视角解释了调查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近代中国农村农业劳动合作述评 [J].
徐畅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3) :59-62
[2]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问题分析 [J].
宋洪远 ;
黄华波 ;
刘光明 .
管理世界, 2002, (05) :55-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