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

被引:24
作者
石丽红 [1 ,2 ]
纪雄辉 [1 ,2 ]
朱校奇 [3 ]
李洪顺 [1 ,2 ]
彭华 [1 ,2 ]
刘昭兵 [1 ,2 ]
机构
[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湖南省农业环境研究中心
[3] 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最大库容量; 氮素运筹;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索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氮素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超级杂交稻养分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氮素施用量(基、穗施氮比例80﹕20下施氮量为0-270kg.hm-2)与施用时期运筹(施氮量180kg.hm-2下基、蘖、穗、粒不同施氮比例)的田间试验结合水稻主要生长性状调查和数学回归方法,分析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的指标及其氮素优化措施。【结果】施氮量与超级杂交稻有效分蘖(穗)线性相关,与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二次抛物线相关;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施氮量为215.6kg.hm-2时,单位面积总实粒数最大;施氮量为245.9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1.42t.hm-2)。基、穗两时期施氮比例为60﹕40,以及进一步分配为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时,超级杂交稻的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在减少施氮65.9kg.hm-2基础上,可分别比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施氮-产量模拟方程求得的最高产量增加2.01%、2.89%。【结论】通过减少基肥氮比例、增加蘖肥氮和穗粒肥氮比例等氮后移的优化措施,可提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和穗实粒数,从而显著提高最大库容量(总实粒数)和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有效减少施氮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74 / 12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水肥条件对杂交水稻辽优5218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陈盈 ;
侯守贵 ;
于广星 ;
隋国民 ;
张满利 ;
王友芬 .
北方水稻, 2008, (05) :36-38
[2]   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指标的影响 [J].
王宇 ;
鲁宪双 ;
付立东 ;
任永泉 ;
娄伟 ;
郭向东 .
北方水稻, 2008, (05) :23-27
[3]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曾勇军 ;
石庆华 ;
潘晓华 ;
韩涛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09-1416
[4]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J].
徐金仁 ;
罗朝晖 ;
何长水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6) :11802-11803+11808
[5]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龙步 ;
张文忠 ;
马殿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5) :869-874
[6]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戴其根 ;
许珂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2) :250-257
[7]   超级稻Ⅲ优98的产量构成与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J].
吴文革 ;
吴桂成 ;
杨联松 ;
白一松 ;
张培江 ;
陈周前 .
扬州大学学报, 2006, (02) :11-15
[8]   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J].
戴平安 ;
郑圣先 ;
李学斌 ;
聂军 ;
易国英 ;
袁迪仁 ;
黄科延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1) :79-83
[9]   两系杂交稻不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J].
阳美秀 ;
王冬秀 ;
刘春燕 ;
周佩璋 .
广西农业科学, 2004, (01) :58-61
[10]   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J].
谢华安 ;
王乌齐 ;
杨惠杰 ;
杨高群 ;
李义珍 .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4)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