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被引:11
作者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宜昌
[3] 宜昌
关键词
多重地层研究; 泥盆—石炭系界线; 海南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 ,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 ,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 ,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全一致。不仅确认了昌江组与南好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而且两者以I型层序界面相隔分别构成 2个三级层序 ,因而认为海南岛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界线已与层序界面重合为一个共同的分界面———平行不整合面。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9+387 +3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海南岛法门期生物地层 [J].
张仁杰 ;
王成源 ;
胡宁 ;
冯少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406-412
[2]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 [J].
张业明 ;
徐安武 ;
付建明 ;
赵子杰 ;
吴桂捷 ;
曾波夫 .
地质论评, 1998, (06) :568-575
[3]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兼论泥盆纪珊瑚的绝灭、复苏及其底栖组合 [J].
廖卫华 .
古生物学报, 1997, (02) :11-18
[4]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J].
胡宁 ;
雷卞军 ;
黄照先 ;
张开明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1) :16-21
[5]   层序界面和界线层型相结合而产生的地层划分的一个新概念:最优自然界线 [J].
梅仕龙 .
地质学报, 1995, (03) :277-284
[6]   桂林不同沉积相泥盆—石炭系界线 [J].
李镇梁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2) :97-110
[7]   黔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层序和海退事件 [J].
吴祥和 .
地层学杂志, 1986, (03) :204-211
[8]  
广东乐昌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及地质事件[J]. 赵汝旋,秦国荣.广东地质. 1990 (01)
[9]  
海南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陈哲培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