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

被引:7
作者
龙爱华 [1 ]
王浩 [1 ]
程国栋 [2 ]
于福亮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多样性; 气候变化; 黑河流域;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197
中图分类号
Q988 [人类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Miami模型,对黑河流域中游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HANPP)及其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HANPP与生态足迹(EF)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评估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ANPP的提高将降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区现状年的平均HAN-PP率为38.61%,肃州区和甘州区的HANPP已超过生态系统潜在生产能力的极限;结合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未来40年黑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将面临更大压力.与生态足迹(EF)相比,HANPP更适于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角度评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53 / 8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荒漠—绿洲景观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 [J].
帅凌鹰 ;
宋延龄 ;
李俊生 ;
曾治高 ;
刘建泉 .
生物多样性, 2006, (06) :525-533
[2]   黑河流域天然植被的面积变化研究 [J].
金晓媚 .
地学前缘, 2005, (S1) :166-169
[3]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 [J].
龙爱华 ;
张志强 ;
苏志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971-981
[4]   物种多样性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探讨 [J].
冯耀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853-857
[5]   缙云山森林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J].
王周平 ;
李旭光 ;
石胜友 ;
齐代华 ;
何正明 ;
许文蔚 ;
邓先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7-10
[6]   再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J].
王国宏 .
生物多样性, 2002, (01) :126-134
[7]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8]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变化研究 [J].
卢玲 ;
程国栋 ;
李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68-74
[9]   甘肃省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潜力比较与利用探讨 [J].
白永平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67-74
[10]   黑河流域生物生产量分布趋势测算研究 [J].
张思聪 ;
唐杰 ;
吕贤弼 .
农村生态环境, 1998, (03)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