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碳、氮、磷组分的变化

被引:21
作者
张春霞
郝明德
李丽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关键词
有机碳; 有机氮; 无机磷; 有机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sativa)地土壤碳、氮、磷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5年,土 壤碳、氮各组分含量最低,而年限延长含量则有所提高;15年生苜蓿生长已进入衰退期,各组分含量远低于土壤肥力得 到一定程度恢复的23年生苜蓿地。P与C、N组分的变化不同,Ca2-P和Fe-P含量随年限延长逐渐降低,到23年时又有 升高趋势,而Ca8-P、Al-P、O-P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5年生苜蓿地以中活性有机磷为主,10年、15年、23年生苜蓿土壤 有机磷组分的变化表现为:中稳性有机磷(MROP)>中活性有机磷(MLOP)>高稳性有机磷(HROP)>活性有机磷 (LOP)。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进展 [J].
冯跃华 ;
张杨珠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59-264
[2]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J].
李玉山 .
土壤学报, 2002, (03) :404-411
[3]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肥料, 2000, (06) :3-7
[4]   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诸因素研究进展 [J].
孙启忠 ;
桂荣 .
中国草地, 2000, (01) :58-64
[5]   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生态适应性研究 [J].
马其东 ;
高振生 ;
洪绂曾 ;
王培 .
草地学报, 1999, (01) :28-38
[6]   宁南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 [J].
韩仕峰 .
草业科学, 1990, (05) :47-53
[7]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 [J].
顾益初 ;
蒋柏藩 .
土壤, 1990, (02) :101-102+110
[8]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 [J].
傅积平 .
土壤通报, 1983, (02) :36-37
[9]  
土壤肥力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严昶升主编, 1988
[10]  
土壤农化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