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部两次极端暴雨事件水汽特征分析

被引:37
作者
陶健红 [1 ]
孔祥伟 [2 ]
刘新伟 [2 ]
机构
[1] 不详
[2] 甘肃省气象局
[3] 不详
[4] 兰州中心气象台
[5] 不详
关键词
河西走廊西部极端暴雨; 异常偏东气流;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HYSPLIT轨迹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应用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4—5日(简称"0605")和2011年6月15—16日("0616")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两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低涡及其前部弱高压脊共同作用下,在甘肃中西部对流层中层形成的异常偏东气流是河西走廊西部暴雨水汽输送的关键,其将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接力式的输送到河西走廊西部,有利于该地区的水汽辐合;弱高压脊的强度和位置决定了异常偏东气流的强度和最西端延伸的位置,而异常偏东气流的强度和最西端延伸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两次暴雨过程均存在两路异常的水汽输送,随西风气流的西路水汽输送和绕高原的东路水汽输送,"0605"过程弱高压脊位置偏东偏弱,异常偏东气流由东向西扩展,最西端达到张掖,较强的西路水汽输送贡献率达到了90.02%,而"0616"过程弱高压脊位置偏西偏强且在内蒙古西部形成闭合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偏东气流由西向东扩展,最西端位于酒泉西部,较强的东路水汽输送贡献率达到了84.6%;西(东)路水汽输送在对流层低(中)层输入较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河西走廊中西部干旱区极端暴雨个例分析 [J].
孔祥伟 ;
陶健红 ;
刘治国 ;
傅朝 ;
吉惠敏 .
高原气象, 2015, 34 (01) :70-81
[2]   一次西北地区东部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分析 [J].
王伏村 ;
许东蓓 ;
修韶宇 ;
阙龙凯 ;
韩树浦 ;
郭萍萍 ;
郑学金 .
高原气象, 2014, 33 (06) :1501-1513
[3]   河西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J].
李江林 ;
余晔 ;
王宝鉴 ;
荣裕良 .
高原气象 , 2014, (04) :1034-1044
[4]   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
李文莉 ;
王宝鉴 ;
吉惠敏 ;
狄潇泓 .
干旱气象, 2013, (02) :318-326
[5]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 [J].
李江林 ;
李照荣 ;
杨建才 ;
石延召 ;
伏晶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574-1581
[6]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 [J].
李江萍 ;
杜亮亮 ;
张宇 ;
王嘉媛 ;
王劲松 ;
王式功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582-1590
[7]   近51a甘肃夏季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J].
孔祥伟 ;
陶健红 .
干旱区研究, 2012, 29 (06) :965-971
[8]   2007年7月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J].
杨莲梅 ;
张云惠 ;
汤浩 .
高原气象 , 2012, (04) :963-973
[9]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J].
栾晨 ;
宋敏红 ;
蔡英 ;
钱正安 .
高原气象, 2012, 31 (03) :629-637
[10]   河西走廊近40a气候生产潜力特征研究 [J].
郭小芹 ;
刘明春 .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1323-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