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9
作者
李江林 [1 ,2 ,3 ]
余晔 [1 ,2 ]
王宝鉴 [4 ]
荣裕良 [5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6] 兰州中心气象台
[7] 上海市松江区气象局
[8] 不详
关键词
大到暴雨; 诊断分析; Q矢量; 数值模拟; 河西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和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此次过程水汽来源较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积聚的过程,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最后到暴雨结束,能量释放完毕;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这种强上升运动不仅使暖湿空气辐合抬升,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垂直运动增强,形成正反馈;700 hPa Q矢量辐合区走向与雨区走向基本一致,出现降水区域的Q矢量辐合中心值要<-3×10-15hPa-1·s-3,但Q矢量辐合强度与暴雨强度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Q矢量的辐合区能较好的预报暴雨及较大降水的落区,但没有较好的预报出暴雨强度;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实际降水大值中心基本上与模拟的大降水中心吻合,高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能分析出此次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模拟的MCAPE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均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34 / 10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WRF模式对青藏高原一次强降水的模拟 [J].
何由 ;
阳坤 ;
姚檀栋 ;
何杰 .
高原气象 , 2012, (05) :1183-1191
[2]   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J].
赵玉春 ;
许小峰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 2012, (05) :1268-1282
[3]   一次阻塞型华北对流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姜学恭 ;
李夏子 ;
李彰俊 ;
云静波 .
高原气象 , 2012, (05) :1283-1293
[4]   2007年7月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J].
杨莲梅 ;
张云惠 ;
汤浩 .
高原气象 , 2012, (04) :963-973
[5]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J].
栾晨 ;
宋敏红 ;
蔡英 ;
钱正安 .
高原气象, 2012, 31 (03) :629-637
[6]   WRF模式陆面参数扰动对一次西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李安泰 ;
何宏让 ;
张云 .
高原气象, 2012, 31 (01) :65-75
[7]   “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J].
苗爱梅 ;
贾利冬 ;
李智才 ;
申李文 .
高原气象, 2011, 30 (04) :969-981
[8]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 [J].
井喜 ;
李栋梁 ;
李明娟 ;
毕旭 ;
贺文彬 ;
井宇 ;
杜继稳 .
高原气象, 2008, (01) :46-57
[9]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7, (02) :344-352
[10]   我国南方暴雨的试验与研究 [J].
倪允琪 ;
周秀骥 ;
张人禾 ;
王鹏云 ;
仪清菊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6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