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乌鲁木齐重污染日的天气分型和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44
作者:
李霞
[1
,2
]
杨静
[3
]
麻军
[4
]
王江
[4
]
赵克明
[4
]
任泉
[5
]
赵勇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新疆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4] 新疆气象台
[5] 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
来源:
关键词:
重污染日;
环流形势;
地面气压场;
边界层结构;
大气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4年1月-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日空气污染指数,对乌鲁木齐空气污染≥Ⅳ级的重污染日持续时间特征、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相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污染过程发生1天和持续2,3和4天的比例分别是32.2%,23.3%,18.5%和11.0%;发生重污染时500hPa以纬向环流型居多,占重污染总日数的84.2%,经向环流型为15.8%。从地面气压场来看,高压后部型出现重污染的频率最高,达86.3%;高压底部型次之,为9.6%;高压前部型和南高北低型出现重污染的几率较小。乌鲁木齐冬季Ⅲ级污染日对应的温度、湿度及风等要素廓线的垂直结构与冬季平均状况几乎一致,而重污染出现时,边界层逆温较强、风速较低且低空伴随有较厚的偏东风或东南风气流;重污染日和雾的关系密切,伴随有雾或轻雾的频率高达81.3%;前一日20:00(北京时)上干下湿并伴有逆温的边界层结构极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414 / 142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