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被引:28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灰霾;
人为热源;
建筑物动力效应;
城市能见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属于典型灰霾天气;工业点源排放对地表S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110μg.m-3以上;流动源(即机动车源)排放对地表N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70μg.m-3以上;面源排放和点源排放对地表PM2.5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分别达到100μg.m-3和45μg.m-3以上。人为热源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风场幅合,主城区垂直向上速度增大,从而降低了主城区地表污染物浓度,使能见度上升,灰霾影响面积减少了20.2km2。建筑物效应使主城区水平风速减小,污染物在主城区及上风方向聚集,浓度上升,在建筑物平均高度较高和密度较大的区域,细粒子PM2.5浓度比没有建筑物时约高10μg.m-3,相应地,主城区能见度下降,最大降幅可达2km,灰霾持续时间增加了2h,灰霾面积约增加了134km2。
引用
收藏
页码:929 / 94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烟霾天气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03) : 794 - 800孙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张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严文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陈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赵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 [2] 南京地区碳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 2010, 16 (01) : 68 - 7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美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 631 - 63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美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4] 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关系[J]. 广东气象, 2009, 31 (02) : 1 - 3吴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5] 人为热源和城市绿化对冬季山谷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 268 - 277杨胜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玉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奥银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余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长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南京地区大气灰霾的数值模拟[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4) : 808 - 81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美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予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7] 1980—200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研究[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92 - 1400范引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李春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 [8] 城市建筑动力学效应对对流边界层影响的敏感性试验[J]. 气象科学, 2008, 28 (06) : 599 - 605刘红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苗世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蒋维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刘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孙鉴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 [9]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灰霾天气主要污染物的数值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 103 - 107陈训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冯业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江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范绍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林建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冯瑞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 [10] 南京市重点工业源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J].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 33 - 43王学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蒋维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刘红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王咏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张予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