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慢性肾病肾阳虚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32
作者
董飞侠 [1 ]
黄迪 [2 ]
何立群 [2 ]
贾伟 [3 ]
机构
[1]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3]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肾阳虚证; 慢性肾病; 代谢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 [中医泌尿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尿液代谢组学的角度研究慢性肾病Ⅲ期肾阳虚证患者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病Ⅲ期患者60例(其中肾阳虚者30例,非肾阳虚者30例)及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运用代谢组学指纹谱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代谢主成分得分值的空间分布表明肾阳虚、非肾阳虚和正常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R2X=0.807>0,充分说明从代谢水平上可以明显观察到慢性肾病Ⅲ期与正常样本的代谢模式差异。在PC1维上的明显分离,R2Y=0.949>0,Q2Y=0.787>0,显示代谢水平上慢性肾病Ⅲ期与正常样本的代谢模式差异非常显著,建立的预测能力也很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别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组病人,R2Y=0.699>0,但是建立的预测能力也很弱,Q2Y=-0.607<0。导致这种预测能力下降可能和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组病人都是慢性肾病有关。25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过标准品鉴定差异性物质的关键代谢成分分别是丙氨酸、胺基丙二酸二乙酯、脯氨酸、柠檬酸、马尿酸和组胺等物质,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能够很好地区分阳虚与非阳虚的差异性,是分析肾阳虚证的良好手段。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阳虚与非阳虚的差异性,是分析肾阳虚证的良好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109 / 1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J].
胡学军 ;
蔡光先 ;
刘柏炎 ;
曲靖 ;
朱红霞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02) :87-91
[2]   温补肾阳药对丙基硫氧嘧啶引起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J].
卢德赵 ;
沃兴德 ;
李毅 ;
唐利华 ;
沃立科 ;
施孟如 ;
杨贞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02) :102-107
[3]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美)NKF-K/DOQI工作组原著, 2003
[4]  
Metabolic profiling: pathways in discovery[J] . Royston Goodacre.Drug Discovery Today .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