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17
作者
胡学军 [1 ]
蔡光先 [1 ]
刘柏炎 [1 ]
曲靖 [2 ]
朱红霞 [2 ]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 证实质; 证候; 证候蛋白质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温补肾阳药对丙基硫氧嘧啶引起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J].
卢德赵 ;
沃兴德 ;
李毅 ;
唐利华 ;
沃立科 ;
施孟如 ;
杨贞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02) :102-107
[2]   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 [J].
钟小兰 ;
吕志平 ;
钱令嘉 ;
刘晓华 ;
谭秦湘 ;
张晓刚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07) :399-401
[3]   四物汤对环磷酰胺致血虚证小鼠骨髓蛋白质组的影响 [J].
刘丽丽 ;
马增春 ;
王宇光 ;
秦红霖 ;
谭洪玲 ;
肖成荣 ;
高月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14) :1172-1175
[4]   蛋白质组学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 [J].
谭秦湘 ;
吕志平 ;
张绪富 ;
钟小兰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1) :144-146
[5]   中医证实质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J].
钟小兰 ;
吕志平 ;
廖小明 .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02) :162-163
[6]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型研究中的技术优化 [J].
钟小兰 ;
吕志平 ;
钱令嘉 ;
弓景波 ;
谭秦湘 ;
张晓刚 .
四川中医, 2006, (01) :9-11
[7]   激素型肾阳虚动物肝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 [J].
卢德赵 ;
沃兴德 ;
施孟如 ;
李毅 ;
唐利华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5, (06) :90-97
[8]   赤芍治疗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J].
谢文光 ;
马晓昌 ;
邵宁生 ;
丁勤学 ;
赵馨 ;
刘农乐 ;
魏钰书 ;
王会信 ;
陈可冀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6) :520-524
[9]   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肾阳虚异病同证的思路与方法 [J].
黄黎明 ;
梁恒 ;
不详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05, (05) :44-46
[10]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J].
陈强 ;
刘亚刚 ;
杨雪 ;
黎渊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