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被引:60
作者
王兰生
杨立铮
王小群
段丽萍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古堰塞湖; 湖相沉积物; 地震滑坡; 岷江叠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长达数千米的河段,因此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为一套层理清晰的粉土-黏土层。由叠溪向上游约30km河段,沿江断续可见这套沉积物,且有明显的相变。14C测年,湖相沉积物底部形成时代距今22ka,顶部距今约10ka,据此判断叠溪古堰塞湖维持了12ka。此外作者在较场一带还发现了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的五级"阶地",这些"阶地"上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叠溪古堰塞湖的基本特征,初步论述了其中包含的地质环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