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来自SZ县D镇民生工程项目供求关系协调的证据

被引:5
作者
周靖祥 [1 ]
彭国云 [2 ]
机构
[1] 济南大学商学院
[2] 大同街道办水务所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村建设; 民生工程; 顺势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2 ; 020202 ;
摘要
本研究将国家、部委和省级政府视为惠民工程资金的供给主体,农村居民则是民生项目的需求主体,县级及以下政府和部门、村集体组织是供需关系建立的联接体。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来概述工程推进谜题,描绘各主体之间表演与互动的场景。直面治理困局,谋求社会和谐目标,需要调整涉及民生工程建设的治理策略,把准农民个性和群体共性,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求设计和谋划一整套的治理方略。城镇化冲击力量无处不在,面向农村的各项管理事务变得日趋复杂。民生工程供给不宜过度政策化,"因势利导、按需建设"应是惠民工程项目建设的根本所在;将有限的惠民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稳定作用,理顺国家与村民之间简单而又复杂的偏倚关系,多举并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国家政策虽好,但到基层就乱套"的固化思想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项目制实践与基层治理结构——基于中国南部B县的调查分析 [J].
李祖佩 ;
钟涨宝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8) :2-14
[2]   观念形态激活对公共问题决策的影响与机制 [J].
周佳 ;
景怀斌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3) :126-150+204
[3]   乡镇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出路 [J].
张金荣 ;
孙彦鹏 .
红旗文稿, 2015, (06) :31-32
[4]   社会记忆与乡村的再发现——华北侯村的调查 [J].
郑杭生 ;
张亚鹏 .
社会学评论, 2015, 3 (01) :16-23
[5]   基层维稳实践中的“规范化”形态与非正式治理——以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的运作实践为例 [J].
马原 .
公共行政评论, 2014, 7 (06) :67-87+164
[6]   社会政策的效益底线与类型转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历程的反思 [J].
景天魁 .
探索与争鸣, 2014, (10) :10-15
[7]   基层治理:权威与社会变迁——以中西部乡村治理为例 [J].
周庆智 .
学习与探索, 2014, (09) :63-72
[8]   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总结及反思——以开封10年经验为例 [J].
何慧丽 ;
程晓蕊 ;
宗世法 .
开放时代, 2014, (04) :149-169+8
[9]   旱灾冲击与农村改革:过去、现在和未来(二) [J].
周靖祥 ;
王贤彬 ;
何燕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1 (03) :61-68
[10]   旱灾冲击与农村改革:过去、现在和未来(一) [J].
周靖祥 ;
王贤彬 ;
何燕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1 (02) :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