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被引:24
作者
李明慧
康世昌
朱立平
王君波
张强弓
谢曼平
游庆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矿物; 碳酸盐矿物; 单水方解石; 气候与环境; 湖泊;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2005年在西藏纳木错水下60m处钻取一支332cm的湖芯,沉积物皆为灰黑-黑色碳酸盐粘土。对湖芯1cm间隔取样并进行X射线、扫描电镜、Sr/Ca和碳酸盐含量的分析。研究发现,纳木错湖底0~258cm沉积物中出现了单水方解石,扫描电镜下该矿物晶形完好,这是个亚稳定矿物,具有重要环境意义。利用碳酸盐含量(24.12%54.52%)、Sr/Ca比值(<0.006)、方解石中Mg含量(MgCO3mol%<3.325%)、石膏、粘土矿物(伊利石和镁绿泥石)、单水方解石成因和沉积速率讨论了单水方解石形成前后湖泊环境的变化。2.1cal.kaB.P.单水方解石开始出现,此时纳木错湖水性质推断为pH>8.6,mol Mg/Ca>6.5,Ca2+和SO24-离子浓度足以沉淀少量石膏,演化至现代,表层湖水性质为pH=9.4,mol Mg/Ca=10.03~15.03,SO24-浓度较高,Ca2+含量低,不足以沉淀石膏。单水方解石出现之前的3.0~2.1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低(0.134mm/a),蒸发作用强度不稳定,湖水温度低,矿化度呈上升趋势。该矿物出现后的2.1~1.7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快(1.639mm/a),矿化度稳定,气温低,1.8cal.kaB.P.温度达到最低值,为气候冷事件的表现。较快的沉积速率(>1.168mm/a)是纳木错单水方解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碳酸盐沉积加快和入湖碎屑物质增加是沉积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碳酸盐和瓣鳃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 [J].
常凤琴 ;
张虎才 ;
陈玥 ;
牛洁 ;
杨明生 ;
张文翔 ;
雷国良 ;
樊红芳 .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427-436
[2]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对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J].
李明慧 ;
康世昌 .
盐湖研究, 2007, (01) :63-72
[3]   青藏高原纳木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J].
游庆龙 ;
康世昌 ;
李潮流 ;
李茂善 ;
刘景时 .
气象, 2007, (03) :54-60
[4]   青藏高原秋里南木湖盐类沉积韵律 [J].
李明慧 ;
康世昌 ;
郑绵平 ;
卜令忠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7, (01) :35-42
[5]   青藏高原北缘哈拉湖近800年来湖泊沉积及其环境意义 [J].
曹洁 ;
张家武 ;
张成君 ;
陈发虎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00-107
[6]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J].
罗超 ;
杨东 ;
彭子成 ;
张兆峰 ;
刘卫国 ;
贺剑峰 ;
张彭熹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14-121
[7]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J].
孙千里 ;
肖举乐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81-790
[8]   湖芯沉积物揭示的末次冰消开始时期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变化 [J].
朱立平 ;
鞠建廷 ;
王君波 ;
西村弥亚 ;
守田益宗 ;
吴艳红 ;
冯金良 ;
谢曼平 ;
林晓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72-780
[9]   西藏纳木错过去200年来的环境变化 [J].
王荣 ;
羊向东 ;
朱立平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91-798
[10]   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可溶盐、来源及环境意义 [J].
孙斌 ;
郭正堂 ;
尹秋珍 ;
郝青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4) :64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