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54
作者
罗超 [1 ]
杨东 [1 ]
彭子成 [1 ]
张兆峰 [2 ]
刘卫国 [3 ]
贺剑峰 [1 ]
张彭熹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关键词
罗布泊; 沉积物; 环境代用指标; 气候环境变化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自顶部到10.35m的岩芯,按5cm间隔取样,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12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定,以及相关样品的质谱-铀系法定年,得出了近3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经历的4个冷湿和暖干变化的气候-环境序列:阶段Ⅰ(31.98~19.26kaB.P.),处于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早期,经历了全球变化的未次盛冰期(23~19kaB.P.),12项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8773,是本序列的最低值,对应为最强的冷湿期;阶段Ⅱ(19.26~13.53kaB.P.)为继后的间冰期,相应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5233,环境转为暖干期;阶段Ⅲ(13.53~12.73kaB.P.)为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晚期和得里亚斯冰期,也是全球未次冰期的晚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0.1075,环境转冷湿;阶段Ⅳ(12.73kaB.P.~近代)为全新世温暖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1.275,是本序列的最高值,气候转为强暖干期。在阶段Ⅳ,12.08~11.80kaB.P.处出现了新仙女木(YD)的冷事件,10~9kaB.P.为全新世期内最早出现暖事件的时间。从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分析,本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同步,反映出受到全球变化的主旋律制约。从区域的特征分析,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风的加强,而西南和东亚季风的减弱,出现了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格局,其不同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冷/干、暖/湿变化的大趋势。从环境代用指标的统计值(从-0.8773到+1.275)表明,本地区的干旱化进程是自然变率的必然结果,到全新世温暖期间更为突出。而近数千年或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营力只起到了叠加或促成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J].
孙千里 ;
肖举乐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81-790
[2]   湖芯沉积物揭示的末次冰消开始时期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变化 [J].
朱立平 ;
鞠建廷 ;
王君波 ;
西村弥亚 ;
守田益宗 ;
吴艳红 ;
冯金良 ;
谢曼平 ;
林晓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72-780
[3]   新疆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 [J].
罗超 ;
彭子成 ;
杨东 ;
刘卫国 ;
贺剑峰 ;
刘桂建 .
自然杂志, 2006, (01) :37-41
[4]  
5kaB.P.以来东北四海龙湾玛珥湖全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J]. 刘强,刘嘉麒,陈晓雨,游海涛,储国强,汉景泰,J.Mingram,G.Schettler,J.F.W.Negendank.第四纪研究. 2005(06)
[5]   罗布泊地区环境变迁和西部干旱区未来发展 [J].
赵生才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8) :920-923
[6]   湖泊沉积物色度在短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J].
吴艳宏 ;
李世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5) :789-792
[7]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 [J].
葛兆帅 ;
杨达源 ;
李徐生 ;
任朝霞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55-560
[8]   近1500年来新疆艾比湖同位素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 [J].
吴敬禄 ;
刘建军 ;
王苏民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85-590
[9]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J].
李世杰 ;
王小天 ;
夏威岚 ;
李万春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78-584
[10]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为例 [J].
张成君 ;
陈发虎 ;
尚华明 ;
曹洁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