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信息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被引:1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舒克盛
[
1
,
2
]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年
/ 01期
关键词
:
相对资源承载力;
主体功能区;
划分;
长江流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127.5 [];
学科分类号
:
0202 ;
020202 ;
摘要
:
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多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上,因而造成标准过于繁冗、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考查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度之上,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将这一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得出如下结论:在全国层面上,长江上游地区应划为重点开发区;在区域层面上,重庆、四川为优化开发区,云南、贵州为重点开发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泽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锁成
;
汤尚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汤尚颖
.
资源科学,
2008,
(09)
:1336
-1342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J].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高国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43
-46
[3]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J].
景跃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景跃军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4)
:104
-110
[4]
喀斯特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周亮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周亮广
;
梁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梁虹
.
资源科学,
2006,
(02)
:22
-27
[5]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兆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山东曲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刘兆德
;
虞孝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山东曲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虞孝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1)
:10
-15
[6]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宁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匡耀求
.
经济地理,
2000,
(02)
:52
-56
[7]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方法的研究——以陕西宝鸡地区为例
[J].
周锁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周锁铨
;
戴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戴进
;
姚小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姚小强
.
自然资源,
1992,
(06)
:56
-62
[8]
长江上游地区人口承载力研究[D]. 舒克盛.重庆工商大学. 2008
←
1
→
共 8 条
[1]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泽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锁成
;
汤尚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汤尚颖
.
资源科学,
2008,
(09)
:1336
-1342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J].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高国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43
-46
[3]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J].
景跃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景跃军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4)
:104
-110
[4]
喀斯特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周亮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周亮广
;
梁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梁虹
.
资源科学,
2006,
(02)
:22
-27
[5]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兆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山东曲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刘兆德
;
虞孝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山东曲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虞孝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1)
:10
-15
[6]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宁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匡耀求
.
经济地理,
2000,
(02)
:52
-56
[7]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方法的研究——以陕西宝鸡地区为例
[J].
周锁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周锁铨
;
戴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戴进
;
姚小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姚小强
.
自然资源,
1992,
(06)
:56
-62
[8]
长江上游地区人口承载力研究[D]. 舒克盛.重庆工商大学. 200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