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被引:24
作者
张传胜
龙银成
周娟
董桂春
王余龙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
[2]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3] 江苏扬州
关键词
籼稻; 产量; 氮素吸收量; 氮素运转; 氮素利用效率;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于2001和2002年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122个具代表性的籼稻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抽穗期植株含氮率高,抽穗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大,成熟期运转到穗部的氮素比例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高是高产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9个氮素吸收和利用的性状中,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为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库容量构成特点的研究 [J].
张传胜 ;
王余龙 ;
龙银成 ;
董桂春 ;
杨连新 .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01) :51-54
[2]   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 [J].
单玉华 ;
王海候 ;
龙银成 ;
王余龙 ;
潘学彪 .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01) :41-45
[3]   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直播水稻氮素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倪竹如 ;
陈俊伟 ;
阮美颖 .
核农学报, 2003, (02) :123-126
[4]   不同粳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点的研究 [J].
董明辉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孟立明 .
扬州大学学报, 2002, (04) :43-46+65
[5]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邹长明 ;
秦道珠 ;
徐明岗 ;
申华平 ;
王伯仁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6-10
[6]   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J].
聂军 ;
郑圣先 .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06) :37-39
[7]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J].
单玉华 ;
王余龙 ;
山本由德 ;
黄建晔 ;
董桂春 ;
杨连新 ;
张传胜 ;
居静 .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1) :12-15
[8]   杂交稻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J].
李义珍 ;
郑景生 ;
庄占龙 ;
黄育民 ;
杨惠杰 .
福建农业学报, 1998, (02) :59-65
[9]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6) :4-9
[10]   关于不同籼稻品种和施肥时期稻株对15N的吸收及其分配的研究 [J].
王维金 .
作物学报, 1994, (04) :47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