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52
作者
谢维宁
彭红兵
李烨
黄腊平
陈声鑫
吴艺锋
李晔
机构
[1]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生活方式干预;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12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疏肝散组,n=40)和对照组(安慰剂组,n=40)。两组患者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方案。治疗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辨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每次1剂,分早晚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脂肪肝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1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彩超评估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1.08%(30/37),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24/35)(Z=2.67,P<0.05)。两组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MI,ALT,AST,TC,LDL-C,γ-GT与基线的差值低于对照组,而HDL-C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因子、肝脏受控衰减系数(CAP)及肝脏硬度值(LSM)比较,两组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值比较,治疗组在IL-6,TNF-α,IL-1β,TLR-4,CAP及LSM与基线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肠道菌群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丰度显著升高,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丰度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更好地改善NAFLD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J].
徐立 ;
符晶 ;
方芳 ;
陈良臻 ;
庄桂凤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 (12) :127-132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易艳容 ;
曾亚 ;
何佳 ;
郭浩宇 ;
申月明 ;
王赛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 8 (03) :87-92
[4]   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的价值 [J].
徐亮 ;
李萍 ;
陆伟 ;
史琦玉 ;
石瑞芳 ;
张孝盈 ;
刘勇钢 ;
王秋静 ;
范建高 ;
宓余强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02)
[5]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J].
张良登 ;
孙晓红 ;
魏玮 ;
姚魁武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 (09) :1004-1007
[6]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林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08) :90-91
[7]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NF-α、IL-6及IL-1的影响 [J].
金玲 ;
杨钦河 ;
张玉佩 ;
王文晶 ;
韩莉 ;
陈友鹏 ;
冯高飞 ;
何秀敏 ;
赵亚凤 ;
沈灿宏 ;
杨晓蕾 ;
李光秋 ;
闫海震 ;
黄进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2, 33 (02) :161-166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J].
杨林辉 ;
蔡俊 ;
陈东风 .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 (02) :124-126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李军祥;陈治水;危北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02
[10]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UC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杨钦河 ;
陈同炎 ;
李娜 ;
张玉佩 ;
谢维宁 ;
胡四平 ;
张汛 ;
刘海涛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9 (0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