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徐立
符晶
方芳
陈良臻
庄桂凤
机构
[1]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热蕴结证; 茵陈五苓散; 肠道菌群;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901232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功能、血脂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3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药物干预。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散内服,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腹部CT和B超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肝/脾CT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55,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CT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02,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B超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61,P <0. 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NAFLD患者的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明显增多,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多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能保护NAFLD的肝功能,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上治疗NAFLD有较好的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Chemerin的干预作用 [J].
何栋 ;
谭婷 ;
王海兰 ;
田秋慧 ;
徐晴 ;
艾碧琛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 (14) :2045-2047+2058
[2]   决明子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杨冰 ;
任娟 ;
秦昆明 ;
金俊杰 ;
郑艳萍 ;
蔡宝昌 .
中药材, 2018, 41 (05) :1247-1251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J].
National Workshop on 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Fatty Liver Expert Committee ;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 (05) :947-957
[4]   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J].
林立 ;
梁惠卿 ;
庄鸿莉 ;
连开伟 ;
钟群燕 ;
蔡洋 ;
罗晨 ;
唐金模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 (06) :673-676
[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作用机制分析 [J].
樊耀华 ;
欧海亚 ;
王汉裕 ;
吕东勇 ;
连逸青 ;
侯江涛 ;
邝卫红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 (11) :193-200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J].
吕佳 ;
江云 ;
张鑫 ;
李曼 ;
周振华 ;
孙学华 ;
高月求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51(S1) (S1) :238-241
[7]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J].
陶玉杰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 (19) :193-194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J].
张声生 ;
李军祥 .
中医杂志, 2017, (19) :1706-1710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的文献分析 [J].
李志国 ;
姜韩雪 ;
焦云涛 ;
叶永安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10) :4713-4715
[10]   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 [J].
朱青 ;
王晓歌 ;
王奇 ;
袁冬生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 (14) :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