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被引:43
作者
喻本德 [1 ]
叶有华 [1 ]
郭微 [2 ]
俞龙生 [3 ]
黄涛 [1 ]
孙芳芳 [1 ]
罗建武 [4 ]
机构
[1] 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3]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 分区建设; 大鹏半岛;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06.026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62 / 9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特征 [J].
张崧 ;
孙现领 ;
王为 ;
黄日辉 ;
赖宜迅 ;
刘韫 ;
朱雷 ;
宋婷 ;
金杏杏 ;
张欢欢 ;
田雪莲 .
热带地理, 2013, 33 (06) :647-658
[2]   试析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规划及监管 [J].
段翔 ;
张琳 .
城乡建设, 2013, (11) :36-37
[3]   绿道网规划建设与管理进展分析 [J].
喻本德 ;
叶有华 ;
吴国昭 ;
李洁 ;
孙芳芳 ;
林石狮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8) :1444-1450
[4]   渤海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 [J].
许妍 ;
梁斌 ;
鲍晨光 ;
兰冬东 ;
于春艳 ;
马明辉 .
海洋通报, 2013, 32 (04) :361-367
[5]   深圳东冲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英文) [J].
叶有华 ;
喻本德 ;
郭微 ;
林石狮 ;
李月香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2) :199-206
[6]   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 [J].
刘晟呈 .
上海城市规划, 2012, (06) :24-29
[7]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范围研究 [J].
崔清远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2 (03) :23-26
[8]   划定生态红线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 [J].
饶胜 ;
张强 ;
牟雪洁 .
环境经济, 2012, (06) :57-60
[9]   城市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研究思路探讨——以深圳市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刘冰冰 ;
洪涛 ;
潘丽雯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S1) :54-59
[10]   城市化对绿地植物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深圳为例 [J].
宋艳暾 ;
史志华 ;
余世孝 ;
郝蓉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3) :6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