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和热水可提取碳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开峰
王凯荣
彭娜
吕焕哲
谢小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热水可提取碳; 有机物循环; 红壤稻田;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7.03.007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有机碳(SOC)和热水可提取碳(HWC)的影响。研究包括4种施肥处理:CK(无肥),C(有机物循环),NPK和NPK+C。结果表明,有机物循环显著提高了SOC和HWC的含量(P<0.05)。在4种处理中,NPK+C处理的SOC和HWC含量均为最大值。SOC随时间呈线性增加(R2>0.7);然而,HWC则是先下降,后缓慢上升或趋于稳定,变化趋势以一元二次线性拟合更好(R2>0.7)。与化肥NPK相比,有机物循环对SOC和HWC变化趋势的影响更大,它明显加快了SOC的积累速率,减缓了HWC的下降速率。与SOC相比,HWC与土壤养分更相关,它可能更好地反映了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J].
王凯荣 ;
刘鑫 ;
周卫军 ;
谢小立 ;
R.J.Buresh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041-1045
[2]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J].
武天云 ;
Jeff J.Schoenau ;
李凤民 ;
钱佩源 ;
张树清 ;
Sukhadev S.Malhi ;
王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717-722
[3]   土壤活性有机质(碳)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J].
王晶 ;
解宏图 ;
朱平 ;
李晓云 .
生态学杂志, 2003, (06) :109-112
[4]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循环再利用潜力及增产作用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张光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2) :141-144
[5]   多熟制稻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定位研究 [J].
王胜佳 ;
陈义 ;
李实烨 .
土壤学报, 2002, (01) :3-9
[6]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影响 [J].
倪进治 ;
徐建民 ;
谢正苗 ;
唐才贤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4) :374-378
[7]   不同施肥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土壤通报, 1998, (05) :10-11
[8]   长期施肥对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效碳库及碳素有效率的影响 [J].
沈宏 ;
曹志洪 .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8, (01) :1-5
[9]  
Crop rotation and residue management effect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nitrogen cycling and productivity of irrigated rice systems[J] . C. Witt,K.G. Cassman,D.C. Olk,U. Biker,S.P. Liboon,M.I. Samson,J.C.G. Ottow.Plant and Soil . 2000 (1)
[10]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neutral sugar composition and the amount of labile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ndisol treated with bark compost or leaf litter [J].
Murata, T ;
Nagaishi, N ;
Hamada, R ;
Tanaka, H ;
Sakagami, K ;
Kato, T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8, 27 (04) :34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