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考

被引:13
作者
张立国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学生; 教学结构; 主体性; 主体间;
D O I
10.13811/j.cnki.eer.2006.06.005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教育技术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主体性哲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郭湛著, 2002
[3]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克抗, 2002
[4]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 ,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 1999
[5]  
哈贝马斯传[M].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余灵灵著, 1997
[6]  
倾听着的自我[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美)大卫·M·列文(DavidMichaelLevin)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