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电性结构研究与孕震环境

被引:45
作者
张继红 [1 ]
赵国泽 [2 ]
肖骑彬 [2 ]
汤吉 [2 ]
机构
[1] 山东省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高导层; 郯庐断裂带; 震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穿过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36°N)所做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长约150km.使用Robust技术和远参考道大地电磁方法处理观测数据.通过分析视电阻率、阻抗相位、Swift二维偏离度和区域走向,定性确定测区的电性结构.二维反演解释中选择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方法,使用TE、TM两种模式资料联合反演,沿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显示:自西向东,鲁西隆起、郯庐断裂带、胶莱坳陷及鲁东隆起4个电性区块分别对应,鲁东和鲁西隆起区为高阻,郯庐断裂带电性结构复杂,高、低阻相间,胶莱坳陷为低阻(高导)区.沿MT剖面附近曾发生3个地震,其震源区处在电性变化剧烈部位,并在震源区附近存在高导体.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山西阳高──河北容城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二维反演解释 [J].
赵国泽 ;
刘铁胜 ;
江钊 ;
汤吉 ;
徐常芳 ;
詹艳 ;
白登海 ;
刘国栋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1) :38-46
[22]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特征 [J].
李立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S1) :130-140
[23]   郯庐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大震危险性分析 [J].
李家灵,晁洪太,崔昭文,赵清玉 .
地震地质, 1994, (02) :121-126
[24]   中国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与海城7.3级地震 [J].
卢造勋 ;
刘国栋 ;
魏梦华 ;
孟朴在 ;
赵俊猛 .
地震学报, 1990, (04) :367-378+463
[25]   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J].
方仲景 ;
丁梦林 ;
向宏发 ;
计风桔 ;
李如成 .
科学通报, 1986, (01)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