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

被引:74
作者
安泳潼
夏玉叶
闵旸
机构
[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室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症反应、半暗带去极化及细胞凋亡等共同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机制研究新进展。深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展 [J].
郑东鹏 .
上海医药, 2009, 30 (04) :182-185
[2]   急性脑栓塞的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J].
石明超 ;
房绍宽 ;
李东 ;
朱辉 ;
庞猛 ;
吴江 ;
王守春 .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 17 (12) :874-876
[3]  
脑红蛋白与脑保护[J]. 李红岩,孙善全.医学教育探索. 2008(09)
[4]   谷氨酸受体2和钙离子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J].
石晶 ;
姚裕家 ;
李晋辉 ;
李德渊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7, (04) :313-316
[5]   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进展 [J].
徐恩 ;
缪学琼 ;
李雯 .
中国处方药, 2006, (02) :38-41
[6]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J].
李育臣 ;
董玉娟 ;
王建茹 ;
王冰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1) :56-58
[7]   脑缺血与内源性神经保护 [J].
刘艳 ;
罗祖明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08) :589-592
[8]   华法林负荷量法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J].
罗伟良 ;
徐剑斌 ;
黄林辉 ;
许南燕 ;
邱金华 ;
刘武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06) :705-708
[9]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与细胞凋亡 [J].
何建成 .
陕西医学杂志, 2003, (10) :912-913
[10]   脑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J].
李明华 ;
方淳 .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2, (04) :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