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框架视角的农政问题与农政变迁

被引:33
作者
叶敬忠
贺聪志
许惠娇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生计框架; 农政问题; 农政变迁; 国家发展;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计框架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底层动员和地方主导的发展。其基本假设是"穷人并非一无所有"。它以农户为基本分析单位,从农户的优势而非需求入手,分析其生计资本、内在潜力以及采取的生计策略。该框架侧重于从减贫的维度切入农村问题,倡导一种基于穷人现实和"以人为中心"的农村发展。它认为农业只是穷人获取生计资源的一种生计策略,强调关注个体和农户所从事的职业、维持生计的多种方式和复杂生计活动的组合。它将农民视为具有能动性的、能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建生计策略且有能力改变社会结构的行动者。它关注土地与贫困的动态变化过程、社会结构对土地资源获取的影响以及土地资源的分配、组合与利用的微观实践和背后的权力与政治关系。生计框架的工具化和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复杂的政治和权力关系,因此受到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学者的批评。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162 +1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1] 有关俄国民粹主义评价的几个问题[N]. 马龙闪.社会科学报. 2007 (005)
  • [12] 社会的构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吉登斯, 2016
  • [13] 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 伯恩斯坦 (Bernstein, 2011
  • [14]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 中华书局 , (美)黄宗智著, 2000
  • [15] 土地问题[M]. 三联书店 , (德)考茨基(K.Kautsky)著, 1955
  • [16] Understanding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West Coast District, South Africa[J] . Peter Jacobs,Ephias Makaudze.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 2012 (4)
  • [17] How not to think of land-grabbing: three critiques of large-scale investments in farmland[J] . Olivier De Schutter.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 2011 (2)
  • [18] Centering labor in the land grab debate
    Li, Tania Murray
    [J].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2011, 38 (02) : 281 - 298
  • [19] Livelihoods perspectives and rural development
    不详
    [J].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2009, 36 (01) : 1 - 3
  • [20] Value contestations in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es[J] .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