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22
作者
汤莉莉 [1 ]
牛生杰 [2 ]
徐建强 [1 ]
谢学俭 [1 ]
杨雪贞 [1 ]
晏培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秦淮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疏浚; 生态风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24 / 4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北京市温榆河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J].
李莲芳 ;
曾希柏 ;
李国学 ;
梅旭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2) :289-297
[2]   射阳河底泥重金属沿程变化分析及污染评价 [J].
徐庆生 ;
王胤 ;
王晓辉 ;
邹欣庆 ;
张伟 .
环境保护科学, 2006, (02) :69-72
[3]   昆明市盘龙江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初探 [J].
胡斌 ;
周晴 ;
段昌群 ;
张汉波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166-172
[4]   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J].
丁振华 ;
贾洪武 ;
刘彩娥 ;
汤庆合 ;
王文华 ;
庄敏 ;
许实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2) :64-66+119
[5]   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尚英男 ;
倪师军 ;
张成江 ;
黄艺 ;
尹观 .
生态环境, 2005, (06) :827-829
[6]   沈阳市丁香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J].
方晓明 ;
刘皙皙 ;
刘中志 ;
王蕊 .
环境保护科学, 2005, (04) :45-47
[7]   海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王胜强 ;
孙津生 ;
丁辉 .
环境工程, 2005, (02) :62-64+5
[8]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郭平 ;
谢忠雷 ;
李军 ;
周琳峰 .
地理科学, 2005, (01) :108-112
[9]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J].
沈亦龙 ;
何品晶 ;
邵立明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584-588
[10]   淮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J].
黄宏 ;
郁亚娟 ;
王晓栋 ;
王连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03) :207-2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