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构造-重力垮塌及其成因

被引:20
作者
王刚 [1 ]
万景林 [2 ]
王二七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高黎贡山脉; 伸展构造; 重力垮塌; 腾冲; 怒江; 去顶; 裂变径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脉构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一部分,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山脉南部高度突然下降到海拔2000m左右,线性延伸的山体变为平缓起伏的面状高地。野外工作发现,这一地貌突变是由于伸展变形和重力垮塌造成的。晚新生代以来高黎贡山脉中段和南段东西两侧均发育伸展构造,其中分隔盆地与山脉地貌单元的主要正断层被称为高黎贡山脉东坡和西坡主边界正断层,它们控制了山脉两侧盆地沉积及腾冲地块内部的火山喷发作用,造成山脉与盆地的地势差距、山体的构造剥蚀以及水系的下切。高黎贡山脉及其西侧的腾冲地块构成青藏高原周边唯一的伸展边界。这些伸展构造是畹町、瑞丽、梁河等左行走滑断裂的尾端转换构造。畹町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将上部地壳物质向东、向西拉开,使得高黎贡山脉南部发生构造-重力垮塌变形,形成三角形的构造窗,暴露出由变质结晶岩系构成的保山地块基底。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大约距今14Ma开始的构造-重力垮塌去顶作用首先发生在山脉南部,并逐渐向北发展,高黎贡山脉中部在距今8~5Ma进入伸展构造的强烈活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262 / 127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左行剪切构造形迹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樊春
    王二七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0) : 110 - 114
  • [2] 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
    李锡康
    谭筱虹
    高子英
    姚金昌
    [J]. 云南地质, 2004, (02) : 241 - 251
  • [3] 腾冲地区构造地貌特征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姜朝松
    周瑞琦
    赵慈平
    [J]. 地震研究, 2003, (04) : 361 - 366
  • [4] 高黎贡山西坡浅变质岩系时代归属探讨
    赵成峰
    [J]. 云南地质, 2000, (03) : 244 - 253
  • [5] 滇西南新生代走滑断裂运动学、年代学、及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块体运动的意义
    季建清
    钟大赉
    张连生
    不详
    [J]. 地质科学 , 2000, (03) : 336 - 349
  • [6] 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挤出块体西边界
    季建清
    钟大赉
    张连生
    [J]. 科学通报, 2000, (02) : 128 - 134
  • [7] 走滑造山带与盆地耦合机制
    刘和甫
    夏义平
    殷进垠
    尚培乐
    [J]. 地学前缘, 1999, (03) : 121 - 132
  • [8] 中缅泰交界区的断裂及其新构造活动方式
    吴根耀
    [J]. 第四纪研究, 1991, (01) : 28 - 37
  • [9] 腾冲火山活动的时代和岩浆来源问题
    穆治国
    佟伟
    Garniss H.Curtis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3) : 261 - 270
  • [10]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 科学出版社 , 钟大赉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