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杨坚 [1 ,2 ]
陈恺林 [1 ]
赵正洪 [1 ]
刘洋 [1 ,2 ]
周学其 [3 ]
张玉烛 [1 ]
机构
[1]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
关键词
再生稻; 种植方式; 稻米品质; 产量;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17.03.00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水稻的产量略高于手插稻,且稻米品质优良,是较好的再生稻种植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再生稻高产稳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及比较蛋白组学分析.[D].陈鸿飞.福建农林大学.2009, 10
[2]   杂交中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米质的影响及其与头季稻米质的关系 [J].
徐富贤 ;
熊洪 ;
张林 ;
郭晓艺 ;
朱永川 ;
周兴兵 ;
刘茂 .
中国稻米, 2014, 20 (01) :86-87+89
[3]   D297优明86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J].
童小辉 .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03) :35-36
[4]   留桩高度对培两优210再生稻产量和源库性状的影响 [J].
黄志刚 ;
屠乃美 ;
江巨鳌 ;
秦鹏 ;
黄泽春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572-4579
[5]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J].
杜登科 ;
刘会桃 .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5) :17-18+25
[6]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J].
马殿荣 ;
陈温福 ;
苏英山 ;
李磊鑫 ;
高峰 .
辽宁农业科学, 2004, (05) :6-9
[7]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J].
唐文帮 ;
陈立云 ;
肖应辉 ;
刘建丰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3
[8]   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桂莲 ;
屠乃美 .
作物研究, 2001, (03) :64-69
[9]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14)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要点 [J].
蒋彭炎 .
中国稻米, 1996, (06) :30-33
[10]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J].
熊洪 .
杂交水稻, 1996, (05)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