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水和谐

被引:40
作者
陈阿江
机构
[1]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人水和谐; 人水不谐; 污染; 生态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可从两种理想类型入手探讨人水关系。在"人水不谐"型里,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呈恶性循环:水污染导致居民患病,影响经济发展,诱发贫困;随着污染危害的加深,出现人口迁移,进而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等次生社会问题。"人水和谐"型为人与水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重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特征及生态知识,是实现由"人水不谐"向"人水和谐"转型的认知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94 +94-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态现代化视角下对皖南农村发展的实证研究——兼论当代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J].
陈涛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07) :37-41
[2]   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J].
陈阿江 .
浙江学刊, 2008, (04) :169-175
[3]   淮河流域的几十个“癌症村” [J].
殷俊 .
乡镇论坛, 2007, (16) :22-22
[4]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J].
冯仕政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7, (01) :122-132
[5]   江苏盐城癌症村化工污染调查 夺命GDP的背后 [J].
叶文添 .
乡镇论坛, 2006, (10) :40-41
[6]   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分析 [J].
郑杭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 (01) :27-29
[7]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J].
陆学艺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 (06) :1-5
[8]   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东村个案研究 [J].
陈阿江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62-69
[9]  
暗访淮河[M]. 新华出版社 , 偶正涛著, 2005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