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发育规律

被引:19
作者
徐微 [1 ,2 ]
陈冬梅 [3 ,4 ]
赵文光 [2 ,5 ]
蔡忠贤 [2 ]
林忠民 [2 ,3 ]
机构
[1] 中海油研究总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4]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溶洞性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为该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层段。依据地质岩心(屑)、录井、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运用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方法,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溶洞发育规律。由区内溶洞充填砂泥岩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得出其形成时间在369.33~451.90Ma,古溶洞的形成时间应该早于该时段或与该时段同时,即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溶洞的发育受控于古地貌,存在三个纵向溶洞带。岩溶水输入方式的不同,使得塔河地区溶洞的平面分布分区性较强。北部区奥陶系鹰山组和一间房组中的岩溶水为面状输入方式,南部有上奥陶统隔水层覆盖的区,鹰山组和一间房组中岩溶水为侧向输入方式,岩溶水的出口位置位于断裂带附近,尤其是断裂带与断裂带相交的部位。塔河油田北部和南部的岩溶水系统基本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建立了该区大气淡水岩溶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物特征 [J].
徐微 ;
蔡忠贤 ;
贾振远 ;
林忠民 .
现代地质, 2010, 24 (02) :287-293
[2]  
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层溶洞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J]. 徐微,贾振远,蔡忠贤.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1)
[3]   塔河油田隐蔽油气藏岩溶型储层成因研究(英文) [J].
张涛 ;
闫相宾 .
Petroleum Science, 2004, (02) :99-104
[4]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31-236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J].
林忠民 .
石油学报, 2002, (03) :23-26+7
[6]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以塔河1号的S60井为例 [J].
钱一雄 ;
蔡立国 ;
李国蓉 ;
刘光祥 ;
韩燕英 .
沉积学报, 2002, (01) :70-74
[7]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J].
张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7-22+15
[8]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英文) [J].
朱学稳 ;
张元海 ;
张任 ;
韩道山 .
中国岩溶, 1996, (Z1) :163-172
[9]  
塔河油气田勘探与评价文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翟晓先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