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

被引:37
作者
任战利 [1 ]
张盛 [2 ]
高胜利 [2 ]
崔军平 [2 ]
刘新社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大学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古地温; 热演化史; 金属铀矿; 成藏期次; 伊盟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增高,地温梯度可达每百米3.3℃。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中生代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后期的持续抬升是热流体运动活跃时期,并使该区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的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是古生代煤系地层的主要生气期,从早白垩世至今为煤成气的主要运移与破坏时期,也是东胜砂岩铀矿主要的成矿时期。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对区内构造演化及生烃史的分析,由于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煤系地层尚处于低成熟或未熟演化阶段,促使铀矿富集的还原剂-油气只能来自伊盟隆起以南成熟度较高地区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 [J].
任战利 ;
肖晖 ;
刘丽 ;
张盛 ;
雷利庆 ;
秦勇 ;
韦重韬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109-113
[2]   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 [J].
焦养泉 ;
陈安平 ;
杨琴 ;
彭云彪 ;
吴立群 ;
苗爱生 ;
王敏芳 ;
徐志诚 .
铀矿地质, 2005, (01) :8-15
[3]   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与能源矿产关系初探 [J].
潘爱芳 ;
赫英 ;
马润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29-633+685
[4]   油气圈闭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关系探讨 [J].
孙晔 ;
李子颖 ;
肖新建 ;
侯高文 .
铀矿地质, 2004, (06) :337-343
[5]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低温热液流体的证据及意义 [J].
肖新建 ;
李子颖 ;
方锡珩 ;
欧光习 ;
孙晔 ;
陈安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4) :301-304
[6]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 [J].
魏永佩 ;
王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385-392
[7]   鄂尔多斯深盆气与铀矿化关系初探 [J].
张如良 .
铀矿地质, 2004, (04) :213-218+234
[8]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矿物分带特征初步研究 [J].
肖新建 ;
李子颖 ;
陈安平 .
铀矿地质, 2004, (03) :136-140
[9]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J].
朱西养 ;
汪云亮 ;
王志畅 ;
张成江 ;
刘建华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2) :39-45
[10]   中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J].
夏毓亮 ;
林锦荣 ;
刘汉彬 ;
范光 ;
侯艳先 .
铀矿地质, 2003, (03) :129-13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