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91
作者
焦养泉
陈安平
杨琴
彭云彪
吴立群
苗爱生
王敏芳
徐志诚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核工业大队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 内蒙古包头
[5] 湖北武汉
关键词
砂体非均质性; 隔挡层; 砂岩型铀矿;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7 [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 ,其中 ,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 ,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 ,铀成矿主要分布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过渡的辫状分流河道一侧 ,最佳成矿区则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频繁分岔处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 ,且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 ,铀成矿几率和品位逐渐降低 ;在垂向上 ,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统计发现 ,中砂岩和细砂岩是铀成矿的最佳载体 ,所以在每个垂向序列单元中 ,铀矿通常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中下部。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 ,另一方面可能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通过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而总结的铀成矿规律是进行铀成矿空间定位和预测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吐哈盆地西南缘铀成矿的层位标定 [J].
焦养泉 ;
吕新彪 ;
杨生科 ;
王正海 ;
杨琴 ;
吴立群 .
现代地质, 2004, (03) :346-352
[2]   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J].
周巧生 ;
李占游 .
中国地质, 2003, (02) :186-191
[3]   吐哈盆地南缘构造演化及其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控制 [J].
徐高中 .
铀矿地质, 2003, (03) :137-140+147
[4]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4) :38-45
[5]   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李祯 ;
温显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3-6+12
[6]   不同沉积环境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以黄骅坳陷为例 [J].
郑浚茂,于兴河,谢承强,李丽霞 .
现代地质, 1995, (04) :501-508
[7]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81+91+113
[8]   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新方法 [J].
穆龙新,贾文瑞,贾爱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4) :82-86+120-121
[9]   中国陆相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的进展 [J].
裘亦楠 .
沉积学报, 1992, (03) :16-24
[10]   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 [J].
裘亦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1)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