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农业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流失关系
被引:8
作者:
尹忠东
[1
]
苟江涛
[2
]
李永慈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清华大学理学院
[3]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丘陵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土壤流失;
土壤侵蚀模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0%-21%、8%-100%、11%-98%,有80%的小流域强度侵蚀土地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源地,有20%的小流域土壤流失主要发生在中度侵蚀土地;②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8.27t/km2·a、6410.8t/km2·a、-2083.89t/km2·a、2668.43t/km2·a、6639.33t/km2·a、-759.6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6%、89%、-4%、11%、12%、-3%,流失面积比为1%、72%、0%、18%、9%、0%,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坡耕地,平耕地、有林地、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3+368
+36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