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耐低磷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6
作者
石秋梅
林文雄
陈芳育
郭玉春
梁义元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福州
[3] 福州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低P胁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难溶性磷酸盐Ca3 (PO4) 2 液相控释方法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 (系 )苗期耐低P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各水稻基因型耐低P胁迫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汕优 6 3”、“IR74”、“汕优 16 1”、“IR70 6 17 4B B19 2”、“IR6 4”5个品种 (组合 )耐低P能力最强 ;“IR70 6 5 1 3B 3 2 2 2”、“IR71331 2B 2 1”、“南川”、“IR71379 2B 10 2 3 1”和“IR72 4 13 3R 2 6 2”5个品种 (系 )对低P胁迫较敏感 ;而“IR73384 11 7 8 3 2 3 3 3”、“IR73382 111 9 19 19 2 3 1 2”、“IR72 4 17 3R 6 2”、“IR36”、“IR72 4 17 3R 8 3”和“IR72 4 12 3R 11 3”6个品种 (系 )P效率则属中间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苗期磷高效基因型筛选研究 [J].
郭玉春 ;
林文雄 ;
石秋梅 ;
梁义元 ;
陈芳育 ;
何华勤 ;
梁康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87-1591
[2]   筛选磷高效小麦种质的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建立的原理和方法 [J].
刘国栋 ;
李振声 ;
李继云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2) :71-77
[3]  
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J].李继云;刘秀娣;周伟;孙建华;童依平;刘文杰;李振声;王培田;姚树江.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 01
[4]   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 [J].
刘建中 ;
李振声 ;
李继云 .
生态农业研究, 1994, (01) :18-25
[5]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科学出版社.1999,
[6]  
植物营养遗传学.[M].严小龙;张福锁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