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10
作者
钱杰 [1 ]
顾丽萍 [1 ]
钟培松 [1 ]
孙晓冬 [2 ]
机构
[1] 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流行株; 血清型; tdh; trh; GS-PCR; orf8;
D O I
10.13350/j.cjpb.150614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副溶血性弧菌腹泻患者和食品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及其流行状况。方法对2014年分离自腹泻患者和食品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以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tdh和trh及大流行株分子标识GS-PCR和orf8基因,通过PFGE分型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嘉定区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高峰出现在8月份,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现象,女性感染者中检出弱产毒或不产毒菌株的比例高于男性。腹泻患者分离株中居前7位的血清型分别为O3:K6、O4:K9、O4:K8、O4:K68、O4:K12、O1:KUT、O3:KUT,产毒株占92.3%,流行株占61.9%,主要以O3:K6为主,orf8基因阴性流行株约占流行株的20.1%。32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21个PFGE型,大流行株之间遗传距离更为接近,均处于同一聚类单元;非流行株构成复杂,形成以O4:K8、O4:K9、O4:K12、O3:K29(O3:KUT)为中心的4个聚类单元,且与大流行株距离较远,非流行株之间在PFGE条带上差异也较大。食品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未发现患者分离株和食品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型,且未见形成明显的PFGE聚类单元。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嘉定区重要的腹泻病原,其感染控制应以大流行株和产毒株为主,食品监测应充分考虑副溶血性弧菌在病例中的分布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42+550 +5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J].
宋文磊 ;
梁晓军 ;
胡朝友 ;
孙强 ;
徐琴 ;
张建新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 (08) :727-729+686
[2]   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研究 [J].
陈洪友 ;
盛跃颖 ;
屠丽红 ;
宋元君 ;
张曦 ;
陈敏 .
微生物与感染, 2014, 9 (01) :37-42
[3]   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溯源研究 [J].
杨月莲 ;
于志刚 ;
刘辉 ;
李健 ;
胡光春 ;
时玉雯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 (09) :827-829+845
[4]   2009~2011年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菌株的毒力检测及PFGE分析 [J].
沙丹 ;
刁保卫 ;
肖勇 ;
管红霞 ;
聂燕妮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 (07) :507-509
[5]   2008年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 [J].
刘弘 ;
陆屹 ;
高围溦 ;
陆冬磊 ;
段胜钢 ;
吴春峰 ;
邢之慧 ;
袁微嘉 ;
秦璐昕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 (02) :126-131
[6]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 [J].
宁喜斌 ;
刘代新 ;
张继伦 .
微生物与感染, 2008, (01) :53-56
[7]   上海市腹泻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J].
顾宝柯 ;
金汇明 ;
李生 ;
林亚萍 ;
周廷魁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9) :414-415+419
[8]  
Detection of total and hemolysin-produc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hellfish using multiplex PCR amplification of tl , tdh and trh[J] . Asim K. Bej,Donald P. Patterson,Cynthia W. Brasher,Michael C.L. Vickery,Daniel D. Jones,Charles A. Kaysner.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