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南沿海地体碰撞变质作用

被引:1
作者
陈觉民
机构
[1]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变质带; 福清; 地质作用; 被动大陆边缘; 地体; 南园组; 边界断裂; 低绿片岩相; 长林组; 东南沿海; 福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福建东南沿海福清—云霄变质岩带属于低温中压半透入性变质作用,它发生于地壳浅部被动大陆边缘,其驱动力是来自地体的碰撞,变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平潭-南澳变质岩带的Sm-Nd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黄辉 ;
李荣安 ;
杨传夏 .
福建地质, 1989, (03) :169-180
[2]   长乐—南澳断裂带的剪切性和糜棱岩化作用 [J].
肖诗兴 .
华南地震, 1986, (03) :65-74+87
[3]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前进变质作用 [J].
谢窦克 ;
徐妙珍 ;
周贡生 ;
施华生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5, (01) :52-65
[4]   中国白垩纪底部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的变化趋势及底部年龄确定 [J].
王东方 .
地球化学, 1983, (04) :426-430
[5]   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初议 [J].
董申保 .
中国区域地质, 1983, (01) :1-16
[6]   根据同位素年龄讨论侏罗、白垩纪火山岩系地层的时代 [J].
胡华光 ;
胡世玲 ;
王松山 ;
朱铭 .
地质学报, 1982, (04) :315-323
[7]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 [J].
吴利仁 ;
齐进英 ;
王听渡 ;
张秀棋 ;
徐永生 .
地质学报, 1982, (03) :223-234
[8]  
The b 0 value of the potassic white micas as a barometric indicator in low-grade metamorphism of pelitic schists[J] . F. P. Sassi,A. Scolar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