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阿克苏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干侵入机制
被引:14
作者:
曾勇
[1
,2
]
杨莲梅
[1
,2
]
张迎新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3] 北京市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中亚低涡;
强对流;
干侵入;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 [天气过程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风云卫星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7日一次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阿克苏地区强对流过程的干侵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稳定的"两脊一槽"环流形势下,产生于中亚低涡底部西北气流中。强对流过程伴随着α-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和低层α-中尺度涡旋的活动,强对流天气发生在α-中尺度对流云团TBB梯度最大处和低层生命史较短的α-中尺度涡旋配合切变线活动期间。(2)干侵入增强了大气的位势不稳定,为对流发展储备充沛对流有效位能,为α-中尺度对流云团和α-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3)应用湿位涡对干侵入过程诊断分析发现,低层湿位涡的垂直分量(MPV1)负值带(湿位涡的水平分量(MPV2)正值带)的分布和移动代表了低层对流(斜压)不稳定区和辐合区的分布和移动,强对流发生在MPV1负值中心(MPV2正值中心)附近。中低层负的MPV1、正的MPV2有利于低层气旋式涡旋发展,涡旋演变为切变线,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产生强对流天气。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