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补贴特定消费品促进消费了吗?——来自“家电下乡”试点县的证据

被引:28
作者
郑筱婷 [1 ]
蒋奕 [2 ]
林暾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2] 亚洲开发银行
关键词
家电下乡; 户均消费; 匹配的倍差法; 项目评估;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2.04.015
中图分类号
F812.4 [财政收入、支出]; F426.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7年年底我国决定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试点实施"家电下乡"政策。2008年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试点省农民可向政府申请销售价格13%的补贴,补贴稳定了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家电企业的生产,农民得到了实惠。但这类补贴政策有无提高社会整体消费率?我们将"家电下乡"试点视为一次准实验,用匹配的倍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with Matching)和2002—2008年的县级数据评估"家电下乡"对户均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年"家电下乡"并未使试点县户均消费增长高于非试点县。限定期限补贴某一种产品使得家电产品未来价格相对当前上升,使得农民的家电消费提前,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必须减少其他产品的当期消费。同时,对家电的补贴也使得非补贴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减少非补贴产品的当期消费。政府收入用于补贴同时也可能挤出了其他公共支出。
引用
收藏
页码:1323 / 134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