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刘爱中 [1 ]
张胜文 [2 ]
屠乃美 [3 ]
机构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稻桩; 同化产物; 分配; 再生稻; 再生率; 产量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老桩贮藏同化产物的52%70%转运到了再生稻体内,其中,穗部占27%以上,茎鞘占14%26%,叶片占9%左右;老桩贮藏同化产物主要分配在再生稻倒二和倒三节位,两节位总计约占46%61%;同化产物在再生稻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腋芽再生率、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同化产物在任一节位的分配比例与相应节位腋芽再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再生稻不同节位分蘖穗对产量的影响 [J].
陈仙祥 .
贵州农业科学, 2000, (02) :24-26
[2]   再生稻产量形成过程稻桩的形态生理学效应 [J].
蔡亚港 ;
黄育民 ;
李义珍 .
福建农业学报, 1998, (04) :8-12
[3]   群体高产与光能利用 [J].
逄焕成 ;
王慎强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 (02) :149-154
[4]   再生稻幼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J].
苏祖芳 ;
张洪程 ;
侯康平 ;
郭宏文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8, (03) :17-22
[5]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规律 [J].
黄友钦 ;
张洪松 .
杂交水稻, 1988, (04) :10-12
[6]   再生稻可行性及潜伏芽生长规律的研究 [J].
姚厚军 .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02)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