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夏季青藏高原多种地表感热通量资料的评估
被引:38
作者:
竺夏英
[1
,2
]
刘屹岷
[1
]
吴国雄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种感热资料比较;
年际变化;
线性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现有的8种具有较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感热加热资料,即5套再分析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第一、第二套再分析资料NCEPR1,NCEPR2和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45年再分析资料ERA40和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再分析资料JRA),2套陆面模式输出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第二版本Noah陆面模式输出,简称G2Noah和阳坤等基于中国气象局CMA台站观测资料,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型SiB2模拟的高原地表能量通量,简称YSiB2),和作者基于CMA台站资料估算的感热通量(简称ObCh),对1980~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的平均状况、年际变化及线性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输入场和计算方法的差异,各种资料估算的感热场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除ERA40和JRA两套资料中夏季高原感热水平分布较均一,其余6套资料均表现为西部大于东部,南北两侧大于中部的特征.与76站的台站资料ObCh相比,其他7种资料提供的高原(76站)平均的气候平均夏季感热大小差异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0Wm2以上.尽管如此,他们的年际变化较一致,并大都伴随显著的线性减弱趋势,这主要与各套资料中风速一致减弱有关,虽然各种资料的地-气温差趋势不一.其中,YSiB2地-气温差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增强,而G2Noah,NCEPR1和NCEPR2则为显著的线性减弱,其余4套资料线性趋势不显著.各套资料中青藏高原表面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的一致性以及共同的显著线性减弱趋势表明了这些资料特定的可用性,并且为相关的气候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