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3
作者
汪素云
许忠淮
裴顺平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关键词
华北地区; Pn波速度; 地震层析成像; 大地热流; 地震震源深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1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20301条全国及区域地震台网的Pn波射线的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华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华北地区Pn波平均速度为7.92km/s,横向速度变化量从-0.21~+0.29km/s,Pn波高、低速异常区沿NNE向相间排列,从西向东有鄂尔多斯地块中部高速区、山西地堑低速区、冀中坳陷高速区、鲁西隆起及渤海湾低速区、郯庐断裂带以东高速区,华北地块商界除秦岭一带里高速异常外其余为低速异常。大同附近新生代火山区呈现较大的波速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NNE-SSW向;渤海湾周围也显示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并呈旋转趋势,反映了该区地幔流动变形的迹象。华北地区Pn波速度与大地热流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n波低速异常区,对应着高热流值,如:山西地堑、渤海湾;而在Pn波高速异常区,对应着低热流值,如:冀中坳陷。这表明本区Pn波速度变化主要是上地幔顶部存在温度差异的结果。强震主要发生在低速异常区以及高、低速异常区的交界带上面的地壳内,在低速异常区发生的地震,其震源深度较浅;在高、低速异常区的交界带发生的地震,其震源深度较深。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2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玛沁—兰州—靖边地震测深剖面地壳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张成科 ;
赵金仁 ;
成双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10-217
[2]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J].
胡圣标 ;
何丽娟 ;
汪集旸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11-626
[3]   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 [J].
汪素云 ;
T.M.Hearn ;
许忠淮 ;
J.F.Ni ;
俞言祥 ;
张晓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49-454+529
[4]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J].
胥颐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何建坤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13-122+225
[5]   中国大陆余震活动深度分布及其流变学机制 [J].
傅征祥 .
中国地震, 1996, (02) :43-50
[6]   中国大陆及其海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J].
宋仲和 ;
陈国英 ;
安昌强 ;
陈立华 ;
庄真 ;
傅竹武 ;
吕梓龄 ;
胡家富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2) :180-188
[7]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 Pn 波速度的变化 [J].
黄少鹏 ;
汪集旸 .
地震学报, 1992, (01) :42-50
[8]   华北强震断层面解和震源深度特征 [J].
汪素云 ;
James Ni ;
马宗晋 ;
张郢珍 ;
Leonardo Seeber ;
John G. Armbruster ;
张立人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1) :42-54
[9]   多台波形确定震源深度的t1/2min和Vmax方法及1969年渤海大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渤海地震研究(二) [J].
周蕙兰 ;
吉连祥 ;
魏东平 ;
刘斌 .
中国地震, 1989, (01) :35-39
[10]   渤海地震活动特征 [J].
环文林 ;
汪素云 ;
常向东 ;
武宦英 ;
李群 .
地震研究, 1989,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