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三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李光义 [1 ]
侯宪文 [1 ]
邓晓 [1 ]
张桂花 [1 ,2 ]
李勤奋 [1 ]
机构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2]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微生物; 入侵杂草; 化感作用;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3.057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生物是化感作用生测实验中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用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 L.)、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Merr.)的直接水浸提样(含有微生物)与水浸提样的除菌液对小白菜、萝卜进行了生测实验,对比研究了微生物对3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微生物存在的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明显强于除菌液,并且3种入侵杂草的含微生物水浸提液化感作用之间有明显差异,以假臭草的化感作用最强、飞机草次之、蟛蜞菊最弱。而3种杂草的除菌液间差异不是很明显。因此推测,这几种入侵杂草的强化感作用与微生物有很大关系,很有可能是一些微生物助长了其中一些杂草的入侵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45 / 10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化感——外来入侵植物的“Novel Weapons”
    吴锦容
    彭少麟
    [J]. 生态学报, 2005, (11) : 301 - 305
  • [2] 一个可能的植物入侵机制:入侵种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本地种的生长
    于兴军
    于丹
    卢志军
    马克平
    [J]. 科学通报, 2005, (09) : 896 - 903
  • [3] 菊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周凯
    郭维明
    徐迎春
    [J]. 生态学报, 2004, (08) : 1780 - 1788
  • [4] 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
    王朋
    梁文举
    孔垂华
    姜勇
    张茂新
    张朝贤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 707 - 711
  • [5] 日本曲霉产生的黑麦酮酸F对玉米的化感作用
    曾任森
    骆世明
    施月红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 145 - 148
  • [6]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Ⅵ.气象条件对胜红蓟化感作用的影响
    胡飞
    孔垂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 76 - 80
  • [7]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营养关系评述
    涂书新
    孙锦荷
    郭智芬
    谷峰
    [J]. 土壤与环境, 2000, (01) : 64 - 67
  • [8] 胜红蓟化感作用研究Ⅲ.挥发油对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的化感作用
    徐涛
    孔垂华
    胡飞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6) : 748 - 750
  • [9] 五爪金龙的化感作用
    刘伟侯
    任昭
    叶蕙
    施月红
    江如蓝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2) : 122 - 123+125
  • [10]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phytotoxic root exudates of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in hydroponic culture
    Pramanik, MHR
    Nagai, M
    Asao, T
    Matsui, Y
    [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0, 26 (08) : 1953 -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