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24
作者
赵尔成 [1 ]
朱晓丹 [1 ]
郑尊涛 [2 ]
贾春虹 [1 ]
余苹中 [1 ]
贺敏 [1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关键词
草莓; 醚菌酯; 腐霉利; 日光温室; 风险评估; 残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50.263 [];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为明确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条件下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2—2013年在北京的日光温室进行了醚菌酯和腐霉利喷施草莓的3次田间农药残留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草莓果实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进行了评估。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乙二胺-N-丙基硅烷)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分离,四极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醚菌酯为c=0.804 7e-0.114t,R2=0.935 6,半衰期为6.1 d;腐霉利为c=3.283 9e-0.098t,R2=0.927 9,半衰期为7.1 d。当醚菌酯有效成分用量为97.5和195 g/hm2,腐霉利有效成分用量为375和750 g/hm2时,喷药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7 d,于末次喷药后1、2、3和5 d采收草莓,其残留量分别在0.09~1.52和0.12~5.81 mg/kg之间。两种药剂的最终残留量均不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膳食暴露慢性和急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1~5 d采收的草莓中,醚菌酯和腐霉利对2~6岁、7~14岁、18~30岁和60~70岁的男、女共8类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 [J].
董文教 ;
胡洪涛 ;
李彦军 .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4) :93-94
[2]   黄瓜中醚菌酯的残留及风险评估 [J].
刘聪云 ;
王有成 ;
万凯 ;
黄健祥 ;
王富华 .
农药学学报, 2012, (06) :685-688
[3]   不同栽培条件下3种农药在甜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比较 [J].
孔祥义 ;
罗丰 ;
肖春雷 ;
刘勇 ;
王爽 ;
李劲松 .
中国瓜菜, 2012, 25 (06) :19-21
[4]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大棚番茄中的分布与降解特征 [J].
汪志威 ;
李非里 ;
何岸飞 ;
汤宇恋 ;
邱宇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6) :1076-1081
[5]   北京温室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 [J].
徐全明 ;
许克仲 ;
钟连全 .
北京农业, 2011, (13) :19-20
[6]   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估 [J].
张志恒 ;
李红叶 ;
吴珉 ;
袁玉伟 ;
胡秀卿 ;
郑蔚然 .
农药学学报, 2009, (04) :449-455
[7]   北京地区居民膳食调查 [J].
鲍善芬 ;
赵霖 ;
李珍 ;
丛涛 ;
郑子新 ;
陈贵堂 ;
邹海明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 (02) :7-11
[8]   农药残留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J].
高仁君 ;
陈隆智 ;
张文吉 .
食品科学, 2007, (02) :363-368
[9]   毒死蜱、乐果在大棚和露地青菜上的降解动态 [J].
施海萍 ;
陈謇 ;
叶建人 .
浙江农业科学, 2002, (04) :39-40
[10]  
上海设施蔬菜主要品种污染物含量调查评估[J]. 沈根祥,柯福源,章家骐.上海环境科学.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