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生态转型与空间优化

被引:14
作者
余斌
揭毅
罗静
朱丽霞
曾菊新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 生态转型; 空间优化;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借鉴生态学原理,视区域产业部门为种群,产业结构为群落,提出区域产业生态的概念体系;借鉴生态位方法,构建基于区域的市场生态位和基于区位的空间生态位,揭示区域不同产业种群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分布;据此,对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生态演化与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生态演化经历了形成、强化、退化和调整4个阶段。"十一五"期间,钢铁、石油等传统重化型行业市场生态位偏大,汽车、光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偏小;空间生态位总体较为平均,黄冈、孝感和咸宁等周边城市初步形成适宜多种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培育区域创新文化,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转型;构建复合集群网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演化经济地理学: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J].
刘志高 ;
崔岳春 .
社会科学战线 , 2008, (06) :65-75
[2]   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 [J].
苗长虹 .
地理科学, 2007, (05) :617-623
[3]   论演化经济学的困境与前景 [J].
杨虎涛 .
经济评论, 2007, (04) :86-91
[4]   区域竞争优势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创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余斌 ;
曾菊新 ;
罗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87-291
[5]   产业集群网络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J].
余斌 ;
冯娟 ;
曾菊新 .
经济地理, 2007, (03) :427-432
[6]   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区域规划的视角 [J].
余斌 ;
李星明 ;
曾菊新 ;
罗静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01) :40-44+49
[7]   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 [J].
丁圣彦 ;
李志恒 .
地理学报, 2006, (07) :752-762
[8]   产业潜在竞争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 [J].
徐力行 ;
陈奇 .
现代经济探讨, 2005, (11) :61-64
[9]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J].
方创琳 ;
宋吉涛 ;
张蔷 ;
李铭 .
地理学报, 2005, (05) :827-840
[10]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任青山 ;
李茹秀 ;
洪军 ;
张军 ;
耿叙武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