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对城市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12
作者
徐晓红
荣兆梓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机会不平等; 贡献率;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2.01.005
中图分类号
F014.4 [国民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利用CHIP数据,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本文发现,劳动者所处地区、所工作行业、性别等机会不平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40%。工具变量法的回归分析还表明,由于家庭背景差异,贡献率最高的教育回报背后也存在着机会不平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消除社会不公,政府应该努力给每个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地区差距、极化与流动性 [J].
洪兴建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82-96
[2]   行业是如何影响收入的——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 [J].
王天夫 ;
崔晓雄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5) :165-180+223
[3]   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 [J].
岳希明 ;
李实 ;
史泰丽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77-93+221
[4]   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 [J].
陈斌开 ;
杨依山 ;
许伟 .
经济研究, 2009, 44 (12) :30-42
[5]   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 [J].
陈钊 ;
陆铭 ;
佐藤宏 .
经济研究, 2009, 44 (10) :121-132
[6]   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国庆 .
经济学(季刊), 2008, (04) :1131-1148
[7]   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 [J].
王海港 ;
李实 ;
刘京军 .
经济研究, 2007, (08) :73-81
[8]   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07, (06) :119-130
[9]   我国城市就业人员性别工资歧视的估计 [J].
谢嗣胜 ;
姚先国 .
妇女研究论丛, 2005, (06) :12-15+26
[10]  
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林毅夫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