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能力的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4
作者
尹建华
周鑫悦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国际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3.03.020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1.6 [国际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2 ;
摘要
本文在考虑吸收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1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数据,采用国际技术溢出模型对吸收能力影响下我国接收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正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2)研究创新能力的加入能够提高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除去金融发展水平外的基础吸收能力均制约着正向技术溢出;(3)吸收能力不足以消化逆向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占用了国内研发资源反而对技术进步产生负向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 [J].
赵伟 ;
古广东 ;
何元庆 .
管理世界, 2006, (07) :53-60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J].
谢建国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109-1128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J].
赖明勇 ;
包群 ;
彭水军 ;
张新 .
经济研究, 2005, (08) :95-105
[24]   “人均受教育年限”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J].
刘巍 .
北京统计, 2003, (06) :19-20
[25]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J].
包群 ;
赖明勇 .
经济评论, 2002, (06) :63-66+71
[26]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 [J].
赖明勇 ;
包群 ;
阳小晓 .
南开经济研究, 2002, (03) :45-50
[27]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 [J].
王美今 ;
沈绿珠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8) :98-101
[28]   关于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分析 [J].
武超 .
管理世界, 1991, (03) :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