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

被引:26
作者
马杰 [1 ,2 ]
易津 [1 ]
皇甫超河 [2 ]
杨殿林 [2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关键词
黄顶菊; 高丹草; 多年生黑麦草; 紫花苜蓿; 生物替代; 植物竞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3种牧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密度及比例条件下4种植物的竞争表现,为黄顶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3种牧草中,高丹草对黄顶菊株高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并以苗期效果最好,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抑制率即可达60.00%;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控制效果较差,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起不到抑制作用.(2)在高丹草低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比对照均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可达91.40%和44.87%;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各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与对照相同或大于对照.(3)在各个生育时期,除高密度高丹草替代组合外,其他组合中黄顶菊的相对产量值均极显著小于1.0,生长受明显抑制;而在各替代密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竞争替代效果均不明显.研究发现,高丹草的替代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可以作为生物替代的材料对黄顶菊进行替代控制,且在植株比为1∶3比例下即可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020 / 10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顶菊的危害与防治 [J].
于庆荣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2) :125-125
[2]   外来植物黄顶菊根、茎、叶的化感作用初探 [J].
任艳萍 ;
江莎 ;
古松 ;
郑书馨 ;
赵娜 .
植物保护, 2009, (03) :36-40
[3]   环境因子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J].
张风娟 ;
李继泉 ;
徐兴友 ;
郭艾英 ;
胡京蕊 ;
杜淑欣 ;
万方浩 .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1947-1953
[4]   外来植物黄顶菊生理指标的季节动态及适应意义 [J].
周文杰 ;
芦站根 ;
刘国民 .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05) :105-107
[5]   非洲狗尾草与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 [J].
蒋智林 ;
刘万学 ;
万方浩 ;
李正跃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5) :1347-1354
[6]   黄顶菊水提取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J].
李香菊 ;
张米茹 ;
李咏军 ;
张朝贤 .
杂草科学, 2007, (04) :15-19
[7]   施肥对苗期紫茎泽兰和黑麦草相对竞争力的影响 [J].
赵林 ;
孟玲 ;
李保平 .
生态学杂志, 2007, (11) :1743-1747
[8]   3种外来植物入侵的风险性评估研究及防治对策 [J].
芦站根 ;
周文杰 ;
时丽冉 ;
李佳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2) :3587+3611-3587
[9]   黑麦草与入侵杂草紫茎泽兰苗期的相对竞争力 [J].
朱宏伟 ;
孟玲 ;
李保平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7, (01) :29-32
[10]   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分布、特征特性及化学防除 [J].
李香菊 ;
王贵启 ;
张朝贤 ;
黄红娟 ;
李咏军 .
杂草科学, 2006, (04)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