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综合方法研究中国东部深部构造

被引:3
作者
吴功建
高锐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高导层; 低速带; 海盆; 洋盆; 盆地; 松辽盆地; 构造特征; 热流值; 中国东部; 地温场; 地热场; 重磁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在我国获得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特别是将地表地质构造的研究与深部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加深和丰富了对大地构造的认识。 1957年,地质部航测大队首次在我国东部发现了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同时,大量的地球物理工作,为我国早期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地质构造的依据。六十至七十年代,利用人工地震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提出了部分地区的详细地壳模型和地壳厚度。在我国某些地区开始了古地磁学的研究。七十年代利用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的产出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的关系 [J].
曹荣龙 ;
朱寿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2) :158-167+204
[2]   京津唐渤和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J].
刘国栋 ;
顾群 ;
史书林 ;
孙洁 ;
石障松 ;
刘金汉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2) :149-157
[3]   中国岩石层底面地幔对流状态的探讨 [J].
黄培华 ;
傅容珊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1) :39-47
[4]   京津唐地区地壳上地幔立体构造 [J].
邵学钟 ;
张家茹 ;
章思亚 ;
李振江 .
地震地质, 1982, (01) :1-10
[5]   从板块构造观点论南海的成因 [J].
唐鑫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4) :427-437
[6]   华北、西北一些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内高导层 [J].
顾群 ;
孙洁 ;
史书林 ;
石樟松 .
地震地质, 1980, (02) :21-29
[7]   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 [J].
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4) :336-345
[8]   北京、天津、唐山和张家口地区的地壳结构 [J].
滕吉文 ;
姚虹 ;
周海南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3) :218-236
[9]   辽宁南部地壳构造特征 [J].
The seismological section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Peking UniversityThe seismological Brigade I ;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3) :40-52
[10]   辽南地区地壳构造轮廓 [J].
王谦身 ;
刘元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3) :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