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亚娟 [1 ,2 ]
米文宝 [2 ]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宁夏沿黄城市带; 生态环境承载力; 因子分析法; 生态经济;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11.012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环境承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宁夏沿黄城市带实际,构建了由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共26个三级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系统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一类区平罗县的综合得分(0.789)分别高出二类区银川的综合得分(0.042)和三类区石嘴山的综合得分(-0.108)0.747和0.897。据此,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带的基本思路,即发展生态经济,一类区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二类区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三类区要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 [J].
邱鹏 .
统计与决策, 2009, (19) :56-58
[2]   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研究 [J].
刘仁志 ;
汪诚文 ;
郝吉明 ;
苏保林 ;
马永亮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 (01) :49-61
[3]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分析 [J].
石培基 ;
郝方方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01) :44-48
[4]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 [J].
卫晋晋 ;
徐琳瑜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9) :133-137
[5]   宁夏沿黄城市带环境污染型企业发展的初步研究 [J].
何丽 ;
刘小鹏 ;
谢东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4) :75-80
[6]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曾维华 ;
杨月梅 ;
陈荣昌 ;
李菲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6) :27-31
[7]   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 [J].
张红 .
理论学刊, 2007, (10) :80-83
[8]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J].
许联芳 ;
杨勋林 ;
王克林 ;
李晓青 ;
张明阳 .
生态环境, 2006, (05) :1111-1116
[9]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王俭 ;
孙铁珩 ;
李培军 ;
李法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4) :768-772
[10]   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与西部开发 [J].
汪一鸣 ;
杨汝万 ;
吴永辉 .
地理学报, 2004, (02) :213-222